前段时间陪闺蜜去医院复查,候诊区听到两个女生小声聊天,其中一个说自己才 28 岁,月经却越来越少,amh 值低到像 40 岁的人,准备做试管却总担心取不到卵…… 这样的场景,这几年在生殖科门诊太常见了 —— 越来越多年轻女性,正被卵巢早衰困扰。
卵巢早衰不是突然 “偷袭”,它就像一场缓慢推进的 “战役”。医学上把 40 岁前卵巢功能衰退,出现月经紊乱、闭经,还伴有潮热、失眠等类似更年期症状的情况,定义为卵巢早衰。身边不少 90 后姐妹都有这样的困扰,有的连续三个月不来月经,有的备孕一年多都没动静,一查才发现是卵巢出了问题。要知道,卵巢不仅是孕育卵子的 “摇篮”,更是维持女性内分泌平衡的 “小马达”,一旦它提前 “怠工”,受孕之路就变得格外艰难。
发现月经周期乱了、月经量明显减少,可别简单当成压力大、作息不规律,这很可能是身体在拉响警报!确诊卵巢早衰,要过好几道 “检查关”。第一次陪表姐去查 amh 时,她还以为和普通抽血一样,结果医生说这项检查能精准测出卵巢里的 “卵子库存”,数值低于 1.1ng/mL,就说明储备不太乐观了。还有性激素六项,得在月经来的第 2 - 4 天去抽血,要是卵泡刺激素超过 40U/L,再结合 B 超显示卵巢变小、卵泡数量少,基本就能确定是卵巢早衰了。
展开剩余49%确诊后别慌,我见过太多姐妹从崩溃到重拾希望的过程。大学同学小林确诊时哭了好几天,后来慢慢摸索出一套 “自救方案”。生活上,她彻底告别了熬夜追剧的习惯,每天晚上 10 点半准时上床,还跟着视频学八段锦;饮食上,家里常年备着黑豆、豆浆,没事就啃两口核桃补补维生素 E。更重要的是,她开始正视自己的情绪,加入了本地的卵巢早衰互助群,大家互相分享调理经验,焦虑感减轻了不少。
医学干预也得跟上。激素替代治疗就像给身体 “充电”,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表姐的主治医生反复强调,补激素不是随便买药吃,得定期复查激素水平,根据身体反应调整剂量。对于想怀孕的姐妹,试管婴儿技术虽然有难度,但也有成功的可能。记得在生殖论坛上看到,有位 35 岁的妈妈,amh 值只有 0.8,通过微刺激方案促排,前后尝试 3 次终于成功抱上宝宝。关键是要找经验丰富的医生,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。
卵巢早衰这条路确实难走,但只要科学应对,就有希望。闺蜜现在每天坚持喝自制的 “养巢粥”,里面放了红枣、桂圆和黑芝麻;每周还会去上两次普拉提课,她说运动完心情都变好了。上个月复查,amh 值居然从 0.9 升到了 1.2。所以正在经历这些的姐妹们,别轻易放弃,保持好心态,配合医生治疗,相信属于我们的 “喜得贝贝” 时刻终会到来!
发布于:湖南省九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